師父?雜工?
「師父做主。」
「你來吧,師父。」
「交給你,師父!」
寺內遇有事情,不時都會聽到類同的話。因此,「師父」的工作包羅萬有,如:打掃、買菜、買花、帶團、籌款、建廟、維修、網頁、設計,甚至買東西「殺價」等。而「師父」的本分事,如:開示佛法、密集用功等,卻變成奢侈品。
我相信,這是為何少人出家、住廟的重要因素。特別是香港人很會「計度」,都會質疑:「放下職業及薪金,在寺廟做港傭,唔係啩?!」反觀其他友教,零星接觸及觀察中,他們很多服務、各式中心,都不需「抬」自己的宗教師出來。為甚麼佛弟子卻偏好事無大小,都是「師父」二字首先脫口而出?真是耐人尋味~
去年起,我開始學管理,更發現這一個問題:不但依人,而且是依「一個人」。於是,大小事情,都要聽師、跟師、隨師,均要「等」師父來決定。外出吃飯,師父點菜;籌款事情,師父作主。據悉有些更不可思議──開超市,也來找師父。
各位,「唔好玩喇!」甚麼都做,叫「雜工」,怎麼會是師父?更遑論菩薩。僧眾,本位是用功、教學教禪教人;在家眾,是以家為本,以外的時間,可按自己專業護持三寶。
學一切善法,叫菩薩;做一切雜務,叫「雜工」。諸位仁者,真的要愛惜三寶、珍重三寶。
2013.03.01 雲居日落